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您的位置 : 首页 > 女频言情 > 權柄之上全文

第17章

发表时间: 2025-05-20

景和十七年六月十五,夏至。

钦天监的铜漏声突然急促如鼓点,宋明修的继任者——年轻的监副李明远踉跄着闯入太极殿,手中星象图被冷汗洇透:“长公主!荧惑犯太微垣,太白昼现,此乃‘君辱臣死’之兆啊!”殿内烛火无风自动,幼帝陈昱怀中的镇纸突然跌落,在金砖上砸出刺耳的声响。

旧贵族余孽趁机跪倒:“必是顾明烛平反一事触怒上天!”岭南三皇子陈灏则故作忧心:“天象示警,应广开言路,让宗室子弟入朝参政以稳民心。”沈砚辞注意到他袖口晃动的蜜蜡手串,正是前日柳如眉密信中提及的“突厥贡品”。谢承煜握剑的手青筋暴起,昨夜在地宫发现的密道图显示,三皇子的私兵已逼近洛阳近郊。

“够了。”苏若雪掀起帘幕,明黄披风下隐约可见内衬的云纹锦缎,“先帝曾言‘天行有常’,若一味归咎人事,才是真正的失政。”她将李明远呈上的星象图掷在案上,“即日起,钦天监闭观十日,再敢妄议天象者,革职查办。”旧贵族们面面相觑,却不敢反驳——毕竟昨夜他们的据点刚被“天火”焚毁,正是人心惶惶之时。

退朝后,沈砚辞在御花园拦住李明远:“宋明修当年篡改卦辞,是否有人指使?”年轻监副脸色煞白,四下张望后低声道:“卑职接手时,发现《开元占经》中‘荧惑守心’的注解被人用孔雀石粉改过,那种颜料......只有教坊司才有。”沈砚辞心中一凛,教坊司正是柳如眉的大本营,而她背后牵扯着突厥与旧贵族的双重势力。

与此同时,谢承煜在帅帐内接见边塞斥候。“漠北传来消息,”斥候呈上染血的狼旗,“阿史那隼已斩杀骨都侯,自立为大可汗,其军旗上多了云纹标记。”谢承煜捏紧狼旗,想起沈砚辞前日分析:“他果然借苏氏之名凝聚部众,现在怕是要向大魏‘讨还’云州故地了。”斥候又递上密报:“三皇子派往突厥的使者,已在漠北草原与阿史那隼会面。”

子时,沈砚辞潜入钦天监星象台。他摸着浑天仪底座的云纹雕刻,忽然想起柳如眉图纸上的机关——将刻度转向“心宿二”方位,果然听到“咔嗒”轻响,露出暗格中的半卷《星象逆推录》。书中用朱砂批注:“景和十七年夏至,荧惑与太白将汇于轩辕十四,主有叛臣兵临城下。”

“原来所谓‘天象大变’,不过是人为测算的结果。”沈砚辞将书册收入袖中,目光落在窗外的星空。轩辕十四光芒夺目,恰如三皇子陈灏眼中的野心。他终于明白旧贵族与藩王的阴谋:借天象制造恐慌,再以“勤王”之名逼宫,最后勾结突厥瓜分大魏疆域。

丑时三刻,沈砚辞与谢承煜在城墙碰头。将军指着远处若隐若现的火把:“三皇子的先锋军已到伊水河畔,约摸五万人马。”沈砚辞展开《星象逆推录》:“李明远所言的‘更大危机’,应该是指叛军与突厥联合攻城的时间——就在夏至后的第三日,荧惑与太白交汇之时。”

谢承煜握紧玄铁枪:“苏若雪已让御林军加强宫防,但洛阳守军只有三万,如何抵挡内外夹攻?”沈砚辞却微微一笑,摸出从星象台带出的青铜罗盘:“还记得柳如眉的假图纸吗?我让人在叛军必经之路的‘玄武地宫’入口埋了震天雷,只需引他们进入......”

寅时,沈砚辞面见苏若雪,呈上《星象逆推录》。长公主翻阅书页,在“叛臣兵临城下”处画了个圈:“陈灏果然等不及了。”她从匣中取出先帝遗诏,“明日早朝,本宫将宣布由谢将军节制天下兵马,你协同大理寺彻查教坊司与钦天监的勾连。”沈砚辞注意到遗诏末尾的“肃”字,与苏若雪母族“苏”字的笔迹惊人相似——原来先帝早已暗示,肃清朝野的关键,就在长公主身上。

晨光刺破云层时,沈砚辞站在城楼上,看着谢承煜的玄甲军在城下布防。李明远匆匆赶来,手中捧着新测算的星象图:“沈大人!太白星突然偏移轨道,按此推算,叛军攻城时间提前至明日正午!”沈砚辞望着天际闪烁的太白星,忽然想起阿史那隼的狼旗——那抹云纹,或许从来不是结盟的象征,而是进攻的信号。

谢承煜的声音从身后传来,带着铁血杀意:“来得正好,本将正愁找不到理由全歼叛军。”沈砚辞握紧罗盘,指尖划过“震天雷”的标记。他知道,所谓“天象示警”不过是阴谋的幌子,但大魏的城墙绝不会因星象变异而倒塌——因为有人用血肉之躯铸就防线,有人用谋略智慧破解诡计,更有人以皇室之血守护江山。

至于那即将到来的“更大危机”,沈砚辞望向太极殿的鎏金飞檐。他相信,当荧惑与太白在天际交汇时,照亮的不会是叛军的旗帜,而是大魏君臣联手抗敌的决心。而钦天监的星象盘,终将转动出属于正义的天命。